在采訪李睿老師之前,采訪團隊有一些顧慮👱🏼♀️,因為這次采訪的對象是一名科研標兵🏃♂️➡️🚼。李睿老師ℹ️,上海財經大學畢業🤹🏼♂️,獲得統計學博士學位🍌。2016年來我校工作🕵🏽♂️。手裏拿著他近三年的科研成果簡介,發現他所研究的領域是統計學,發表的論文大多數都在國際期刊上,連題目都很難理解⛹🏿♀️。但當我們對面交流時,原先所有的顧慮立即煙消雲散🧏👒。李睿老師為人開朗、熱情健談。交談中,李睿老師的語速並不快,回答問題時思路清晰、語言嚴謹,體現出一名理科教師的特點。在和李睿老師的交流過程中👩🏻🦳,我們感到科研標兵稱號不僅是李睿老師科研成果的體現🏄🏼♀️🚳,更是因為他把科研理念和成果轉化和運用到學科建設🀄️、課堂教學和科研育人等各個環節,為統計學人才培養做出了積極貢獻👨🏽🔬。
籌建新興專業,助力學科建設
2018年,我校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國際經貿規則兩個本科專業🧑🎓,其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就是由李睿老師主要負責申報的。談起申報新專業👨🏽⚕️,李睿老師剖析和講述了大數據專業的發展趨勢和重要意義👩🏼🔬。近年來,互聯網發展促進大數據在各個領域迅速積累,數據已經成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但與之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在我國從事數據分析的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稀缺🏗,多份人才報告稱未來幾年大數據人才的大缺口有幾十萬到上百萬。國家工信部製訂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鼓勵高校探索建立培養大數據領域專業型人才和跨界復合型人才機製🧗🏿。2017年初教育部已批準國內35所高校設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對於上海來說☎🕚,要建成金融和貿易中心,都需要數據分析的專業人才。然而🤹🏼♀️,此前上海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的高校僅有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顯然這個數量不能滿足上海高速發展對數據科學人才的需求📽。為了響應國家發展戰略🙎🏿,滿足人才市場需求,李睿老師和申報小組積極籌備“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申報🦙,希望能為數據科學人才的培養搭建良好的平臺。
申報新專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統計與信息學院專門設立工作小組開展新專業申報工作。從起草論證報告到製定人才培養方案,從撰寫課程設置計劃到邀請專家評估和論證。每一項申報新專業具體工作🚰,李睿老師都親力親為。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在反復的論證和修改中,申報小組於2017年9月提交了申報材料,並經過審核和公示環節,終於在2018年3月成為全國第三批獲教育部批準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本課專業的大學之一。面對這一成績,李睿老師謙虛地說🛢:“新專業申報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新專業申報成功只是萬裏長征第一步,如何開展新專業籌建工作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新專業獲批後🔚,學院立即啟動了新專業相關建設工作,李睿老師帶頭從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平臺建設三個方面開展工作。基於大數據專業同時需要具備統計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三方面的知識,學院從數學系、統計系和信息管理系中抽調相關專業的老師組建數據科學系,並通過向其他院校調研學習和討論👷🏽♀️,研討確立了初步的課程體系🙌🏿;在師資隊伍上🍠,無論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還是專業結構都很合理🤜🏿,同時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學科建設會議和學術交流活動#️⃣,旨於培養建立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學者型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人才隊伍;同時,新專業依托商務大數據研究中心,開展實驗課程的建設,並積極聯系實習實踐基地為實踐課程作準備🫅。經過半年的籌備工作,2018年10月,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系迎來了首批32名新生,新專業的申報和籌建工作圓滿完成✍🏼🛠,逐步走入正軌💆♂️。李睿老師說🤖🆎:“現在新專業建設才剛起步👵🏽,很多工作還處於摸索階段♔🤞,但我對這個新專業充滿信心,希望團隊能在不斷的探索與學習中加油幹吧。”
拓展理論知識反哺教學工作
李睿老師在申報新專業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是息息相關的👨🏼🏭。他認為,科研能力是一名高校教師需要具備的條件之一,所謂學高為師,就是不僅需要有高尚的情操,同時也需要有紮實學識和深厚的學術積累🦹🏿♂️,才能更好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進校以來👨🏽✈️,李睿老師始終潛心學術🏌🏼,探尋統計學科前沿問題,在復雜數據的統計建模、推斷理論和應用研究等領域開展研究,基於實際數據建立模型👨🏿,通過分析數據得出結果,合理解釋或解決實際問題。
近三年時間的專心研究,李睿老師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榮譽,已有 7 篇論文被《Scandinav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和《StatisticaSinica》等統計學國際知名SCI檢索期刊接收發表,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全國統計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和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項目各 1 項🙎🏿。在眾多成果和榮譽面前,李睿老師表示:“榮獲科研標兵稱號是對我科研工作的激勵和肯定,入校工作的三年是我持續學習和研究的三年,也是不斷成長和收獲的階段。感謝學校和學院營造的良好的學術環境和平臺,感謝學院領導和同事給我的幫助和鼓勵。另一方面,學校有很多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非常優秀的老師𓀌,我需要向大家學習的方面還很多👩🏻🍼。”
在科研工作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時,李睿老師充分認識到☦️,科研不僅是對自己在所學領域的探索,更是對自己專業知識的提升🙏🏽,但作為一名教師,最根本的使命還是教書育人。科研工作要為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服務🚋,要通過科研反哺教學🏋🏽。科學研究可以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他希望學生能夠進行研究性學習,從而達到個性化人才的培養🕶🕠。近年來,李睿老師一直在探索如何把科研成果運用到教學環節,重點從課堂教學👨🏽💼👰🏽、課程考核和畢業論文指導三個環節作了嘗試。首先是在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照本宣科🕺🏼,把該領域前沿學術問題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增加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其次是思考是否基於科研成果進行教材的編寫➿,讓教材內容緊跟學術發展動態,並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最後是在學生考核環節,特別是針對研究生的論文指導和畢業設計環節🥴,應該更加突出科研的要求,為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打好基礎🌁。
註重因材施教踐行育人使命
在課堂教學中,李睿老師倡導采取多樣的教學形式,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這一理念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同,李睿老師的課堂教學得到學生的好評💏,評教分數優良🧗🏿♀️🤜🏻。李睿老師說👏🏼,對於統計學和數學這類基礎課程更要註重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面對文科專業學生或理科專業學生、公共課或專業課🎫,教學的要求👨🏻🦲、內容和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在公共課上,李睿老師會更加註重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夠掌握課程所學內容🀄️🤌,能在實際生活中幫助理解和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在專業課上,李睿老師希望學生不僅能達到上述要求,更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應該從理論學習和公式推導等各個環節對自己提高學習要求。
除了日常教學🚴🏻,李睿老師還參加學院競賽團隊的指導工作,並把它作為育人工作和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每年我校有許多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和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李睿老師總是擠出時間在競賽前參加學生的集中培訓和指導工作。面對部分沒有相關知識基礎的學生👩👩👧,李睿老師首先會以介紹或講授的方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知識。其次,由於競賽的特殊性,李睿老師更多要求學生在宏觀層面上掌握研究思路♖,而不是局限在細節上。在指導過程中,他會努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要實事求是,特別是數據采集的真實性,培養學生的誠信和樹立嚴謹的科學觀和價值觀💇🏻♂️。這一點不僅與競賽有直接關系🎯👨🏿🦱,更有益於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為學生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
采訪最後,李睿老師分享了自己教書育人的體會。他說:“我的教師生涯還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方面需要不斷學習🧚,我不僅把教師看作一個職業🎱,更把它當成一份事業。”近年來,統計與信息學院發展迅速📵,成功申報統計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應用統計專業碩士點👨🏿🏫,2018年學院獲得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占全校總量的58%👸🏽。李睿老師說👬🏼,學院的快速發展給了大家更好的發展平臺和空間,周圍有許多像他一樣充滿激情✬🧛♀️、愛崗敬業的同事🚅👱♀️,這也是他繼續努力奮鬥的動力👩🏼🎤。今後希望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以更優異的成績踐行自己教書育人的初心和使命🧍♂️。